駁岸木樁作為水利工程、河岸防護等領域的重要材料,其運輸與存儲損耗率受多種因素影響,通常在1%-5%范圍內波動,具體需結合實際情況分析。
一、運輸損耗(1%-3%)
運輸環節損耗主要源于裝卸碰撞、長途顛簸及氣候影響。若采用普通卡車運輸且路況較差,木樁表面磨損、端部開裂概率較高,損耗率可達2%-3%;短途運輸或使用固定架保護時,可降至1%以內。裝卸過程中機械操作不當可能導致局部斷裂,人工搬運則可能因拋擲造成隱性損傷。此外,未做防水處理的木樁在雨雪天氣運輸易受潮霉變,進一步增加損耗。
二、存儲損耗(2%-4%)
存儲階段的損耗與場地條件和管理水平密切相關。露天堆放時,日曬雨淋會導致木材開裂變形,南方潮濕地區還可能引發真菌侵蝕,年均損耗率可達3%-4%。若采用防雨棚遮蓋并配合墊木架空,損耗可控制在2%以內。蟲害是另一大風險,未經防腐處理的松木等軟木樁在蟲蟻活躍區域半年內蛀蝕率可能超過5%。堆碼過高(超過4層)易造成底層木樁壓損,傾斜堆放可能引發結構性彎曲。
三、關鍵影響因素
1. 材料特性:硬木(如橡木)抗損性強于軟木,防腐處理可降低生物侵蝕風險;
2. 包裝方式:端部加裝金屬箍、整體纏繞繃帶可減少運輸損傷;
3. 存儲周期:超過6個月長期存儲時,損耗率可能以每月0.2%-0.5%遞增;
4. 氣候環境:溫差大、濕度高的地區損耗率普遍較高。
優化建議:選擇帶防水涂層的防腐木樁,運輸時使用集裝箱或加裝緩沖墊,存儲區應保持通風干燥并定期噴灑防蟲藥劑。通過精細化管理,可將綜合損耗率壓縮至2%以下,對于單價較高的硬木樁(如菠蘿格),建議購買運輸險以規避風險。實際采購時應按3%-5%的損耗系數預留余量,復雜項目可委托第三方進行損耗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