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岸木樁打入深度的確定需綜合地質條件、水文環境、荷載要求和結構穩定性等多方面因素,具體方法如下:
1. 地質條件分析
通過地質勘察明確土層分布及力學性質。軟土層需增加打入深度以穿透軟弱層,確保樁端進入承載力較高的持力層(如密實砂層或硬黏土)。砂質土中需考慮樁側摩阻力,黏性土則需核算負摩阻力影響。若遇淤泥質土,打入深度需延長至穩定層,避免沉降。
2. 力學計算驗證
? 抗傾覆計算:根據駁岸高度及土壓力公式(如朗肯理論)計算樁體抗傾覆力矩,確定嵌固深度。一般要求樁長≥駁岸高度的1/3-1/2。
? 承載力校核:按《港口工程樁基規范》計算單樁豎向承載力,結合樁材強度(如松木抗壓強度6-8MPa)確定有效樁長。公式:Qu=α·U·Σqsik·li + qpk·Ap,其中α為樁材折減系數。
3. 水文因素修正
? 常年水位以下樁段需增加0.5-1m埋深以防止水流掏空。
? 潮汐區考慮沖刷深度影響,按30年一遇洪水位加0.5m安全余量。
? 凍脹地區需穿透凍土層至少0.6m。
4. 構造要求
? 相鄰樁體間距一般為樁徑的2-3倍,樁頂需高出設計水位0.3m。
? 樁群布置時,角樁應比中間樁長15%-20%以增強整體穩定性。
5. 現場試驗驗證
正式施工前進行試樁試驗,采用動力公式法(如Hiley公式)或靜載試驗復核設計深度。貫入度控制標準:10擊平均貫入量≤5mm/擊。
典型工程中,3m高駁岸在粉質黏土地質條件下,松木樁直徑150mm時,打入深度通常為4-5m。實際設計需結合監測數據動態調整,確保安全系數≥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