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購駁岸木樁時,材質好壞直接影響工程壽命和安全性,需從以下方面綜合辨別:
一、看木材種類
優先選擇防腐性強的木材,如經過CCA或ACQ防腐處理的松木、天然耐腐的杉木或硬木(如橡木、菠蘿格)。松木成本低但需確保防腐工藝達標;硬木耐久但價格高,需根據預算和水環境腐蝕程度選擇。
二、查外觀缺陷
1. 表面紋理:木樁紋理清晰連貫,無大面積扭曲或雜亂年輪。
2. 節疤與裂紋:直徑≤3cm的活節可接受,死節和縱向裂紋需剔除,尤其注意樁體兩端1米內是否開裂。
3. 蟲蛀痕跡:用硬物刮表層,若出現粉狀物或空洞,說明已遭蟲害侵蝕。
三、驗防腐處理
1. 藥劑滲透:鋸開木樁截面,觀察芯材是否呈均勻藍綠色(CCA處理)或棕綠色(ACQ處理),滲透深度需>5mm。
2. 表面狀態:處理到位的木樁表面無黏膩感,敲擊時無“空鼓”異響,斷面纖維緊密無松散。
四、測物理指標
1. 含水率:便攜式水分檢測儀測量應≤18%,簡易測試可觀察木樁端面是否有明顯水漬滲出。
2. 密度測試:取1m3樣本稱重,松木需達450kg以上,杉木不低于380kg,過輕可能內部腐朽。
五、聞氣味辨腐壞
新鮮砍伐木有樹脂清香,防腐處理木略帶藥味。若聞到霉味或酸腐味,提示內部已開始分解變質。
六、核技術文件
要求供應商提供:
- 木材來源FSC認證
- 防腐處理質量證書(如A標準)
- 第三方機構出具的耐腐測試報告(至少達到UC3等級)
采購建議:潮濕環境優先選用ACQ處理松木(環保性佳),海水區域建議選用天然耐腐的坤甸鐵木。批量采購前,可隨機抽取3%木樁進行破拆檢驗,確保內部無隱性缺陷。存儲時需離地30cm通風堆放,避免二次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