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岸木樁施工中保證垂直度是確保結構穩定性和耐久性的關鍵,需從施工工藝、測量控制及過程管理等方面綜合控制:
1. 測量放樣
施工前采用全站儀或經緯儀對樁位進行,標記軸線及樁心位置,并設置控制基準線。通過拉線或激光標線儀輔助定位,確保樁位平面坐標和方向符合設計要求,避免因定位偏差導致傾斜。
2. 選用適配打樁設備
根據地質條件選擇振動錘、靜壓樁機等設備,確保設備工作平臺穩固。設備安裝時需調平基座,并通過水平尺或電子傳感器校準樁架垂直度。打樁過程中保持樁錘與樁身軸線重合,避免偏心施壓造成偏移。
3. 設置導向裝置
在樁位兩側安裝可調式導向架或鋼模板,限制木樁水平位移。對于深長樁體,可分段設置多層導向架,首節入土1-2m時暫停施工,復核垂直度后再繼續打入。水下施工可采用導向籠或定位框架輔助定位。
4. 動態監測與糾偏
施工中采用雙經緯儀90°交叉觀測或傾角儀實時監測,每打入0.5-1m測量一次垂直度。發現偏差時立即停止,通過調整設備角度、局部開挖糾偏或使用千斤頂頂推修正。糾偏后需復測,偏差應控制在≤1%樁長。
5. 優化施工工藝
- 分段施打:長樁分節施工,每節接樁前校正垂直度;
- 控制貫入速率:硬土層降低錘擊速度,避免急沉導致傾斜;
- 預鉆孔引孔:復雜地層預先鉆導向孔,減少入土阻力偏差。
6. 材料與人工管控
選用順直度達標的木樁,剔除彎曲或缺陷樁體。操作人員需經培訓,掌握垂線法、吊錘目測等簡易檢測方法,配合儀器實現雙重校驗。
7. 驗收與記錄
施工后采用三維激光掃描或全站儀進行終驗收,留存垂直度檢測數據。對偏差超限樁體需補樁或加固處理,確保整體結構受力均勻。
通過以上措施的系統實施,可有效控制木樁垂直度誤差在規范允許范圍內(通?!?.5%),保障駁岸工程的長期穩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