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木樁施工前的準備工作是保障工程安全、質量和效率的關鍵環節,需從技術、物資、環境及管理等多方面統籌規劃。以下是主要準備內容:
一、現場勘察與設計審核
1. 水文地質調查:詳細勘察河道地形、水流速度、水深、河床土質(如淤泥、砂石層分布)及周邊環境(橋梁、管線等),評估木樁施工的可行性與潛在風險。
2. 設計圖紙審核:核實施工圖紙中木樁的規格(長度、直徑)、布置間距、防腐要求及結構穩定性參數,確保符合河道治理目標(如護岸、防沖刷)。復雜工程需組織論證方案。
二、材料與設備準備
1. 木樁選材:選用高強度、耐腐蝕的硬木(如松木、橡木)或防腐處理達標的木材(CCA或ACQ防腐劑浸泡),檢測含水率≤20%,避免后期變形。
2. 輔助材料:備齊鋼制連接件、防腐涂料、防沖刷石籠網等,確保質量符合行業標準(如GB 50206-2012)。
3. 施工設備:調試打樁機(振動錘或靜壓式)、運輸船舶、吊裝設備及全站儀、GPS定位儀等測量工具,檢查設備安全認證及操作人員資質。
三、場地與環境準備
1. 河道清理:清除施工區域內的漂浮物、沉積垃圾及水下障礙物,必要時疏浚河道至設計標高。
2. 臨時設施搭建:修筑施工便道、材料堆放區(離岸≥10米防潮),設置導流圍堰或分段施工擋水設施。
3. 環保措施:布設防油污擴散欄、沉淀池,制定噪音控制方案(如施工),保護周邊水生生物棲息地。
四、安全與合規管理
1. 審批手續:辦理門施工許可、環保評估批復及航道占用許可,公示施工信息。
2. 安全防護:設置夜間警示燈、安全圍擋及救生設備,進行施工區域航道管制。
3. 應急預案:制定防洪、設備故障、人員落水等突發情況處置流程,開展專項演練。
五、技術交底與人員培訓
組織施工班組學習工藝標準,明確打樁垂直度偏差(≤1%)、樁頂高程誤差(±50mm)等質量控制要點,進行安全操作規程考核,特種作業人員須持證上崗。
通過以上系統性準備,可有效規避施工風險,保障木樁結構在河道中的長期穩定性與生態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