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樁木的打入深度是樁基工程中的關鍵參數,直接影響結構穩定性和承載能力。其確定需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1. 地質條件分析
通過地質勘探報告掌握土層分布、承載力及地下水位。通常需穿透軟弱土層(如淤泥、填土)到達持力層(如砂層、硬黏土或基巖),確保樁端阻力與側摩阻力滿足要求。若持力層較深,需采用長樁;若淺層存在堅硬夾層,需評估是否穿透以避免樁身偏移。
2. 荷載與結構需求
根據上部結構的靜荷載(建筑自重)與動荷載(風載、力)計算樁的承載力需求。抗壓樁需保證端阻力和側摩阻力總和大于設計荷載,抗拔樁則側重側摩阻力。樁徑越大,單樁承載力越高,深度可適當減少,但需結合經濟性優化。
3. 樁材與施工工藝
木材種類(如松木、杉木)的抗彎強度與耐腐蝕性影響大打入深度。木樁易在硬土層中受損,需控制貫入度(每擊下沉量)。采用錘擊法時,若后三陣錘(每陣10擊)的貫入度小于設計值,則認為達到收錘標準。
4. 規范與現場驗證
遵循當地建筑規范中的小埋深要求(如凍土層以下0.5m)。通過靜載試驗驗證承載力,或動力觸探試驗間接評估土層強度。施工時需監測樁身垂直度,避免傾斜導致有效深度不足。
5. 環境約束
鄰近建筑物基礎或地下管線時,需控制打樁振動與土體位移,可能采用分段壓入或調整打樁順序,深度設計需兼顧減振需求。
綜上,打入深度需結合地質報告、結構計算、材料特性及試驗數據綜合確定,終通過試樁驗證,平衡安全性與經濟性,確保樁基長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