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樁木存儲場地的合理規劃與管理直接影響木材質量及施工安全,需滿足以下要求:
1. 場地選址與環境要求
- 地勢與排水:場地應選在地勢較高、平坦且排水良好的區域,避免低洼積水導致木材受潮腐爛。周邊需設置排水溝或斜坡,確保雨水及時排出。
- 地面處理:地面需硬化(如混凝土或碎石鋪設),或使用枕木、托盤墊高木材,與地面保持至少20厘米距離,防止底部霉變。定期清理雜草、雜物,減少蟲害滋生。
2. 堆放規范
- 分層碼放:木材應分類堆放(按規格、材質區分),采用井字形或平行式碼放,層間用墊木隔開,間距保持5~10厘米以利通風。堆高不宜超過3米,防止傾倒。
- 防火間距:堆垛間預留1.5米以上通道,與周邊建筑物保持10米以上安全距離,避免火勢蔓延。禁止煙火,配備滅火器、消防沙池等設施。
3. 防潮防損措施
- 遮蓋保護:頂部加蓋防水篷布,避免日曬雨淋,但需預留側面通風口,防止內部濕氣積聚。長期存儲時可涂刷防腐劑,降低腐朽風險。
- 蟲害防治:定期噴灑防蟲藥劑,檢查蟲蛀痕跡,及時隔離處理受損木材。
4. 安全管理與維護
- 監控與巡查:設置圍欄及監控設備,防止。每日巡查堆垛穩定性及周邊環境,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 先出原則:記錄入庫時間,優先使用存儲較久的木材,避免長期積壓導致變質。
5. 交通與合規性
- 運輸便利:場地靠近施工區域,道路寬度滿足運輸車輛進出,避免二次搬運損耗。
- 合規要求:符合環保、消防等法規,避免污染周邊環境。
通過科學規劃與嚴格管理,可有效延長打樁木使用壽命,保障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